近日,内蒙古包头警方发布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例,一男子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。不过,让人感到诧异的是,这起诈骗是骗子利用人工智能(AI)实施的。
据财联社5月22日报道,福建福州市郭先生的好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,以工作为由,要求郭先生为其转账430万元。基于对好友的信任,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,郭先生就直接把430万转到了好友的银行卡上。后来,郭先生才知道被骗。目前,AI诈骗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,诈骗的成功率甚至接近100%。
(资料图)
那么骗子是如何骗取受害者信任,又如何在视频身份验证的前提下成功实施诈骗的呢?
第一步是盗取信息,通过案情分析,我们可以看出,骗子不仅只是简单地盗取社交媒体账号,而是盗取了受害者好友的全套信息,从账号密码,到人物关系,到个人照片、声音,再到支付信息,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,都会让诈骗难以成功实施。
第二步是技术应用,骗子在视频中使用了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成对方好友,才成功骗取对方信任,实施了诈骗。
骗子先是盗取社交媒体账号,再盗取其社交账号上发布的个人信息,最后使用AI完成诈骗,千层套路让人防不胜防,同时,也让人感叹不法之徒的诈骗手段也在与时俱进。
实际上,骗子诈骗时使用的AI换脸和拟声技术大家都不陌生,在视频平台爆火的明星换脸与AI歌手孙燕姿就分别使用了这两项技术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“AI换脸”技术门槛逐渐降低,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,不少人通过AI满足了猎奇、美颜、社交等需求,给生活带了欢乐。
但最近,AI这把双刃剑露出了它的另一面。从被“换脸”的明星,到地铁上被“一件脱衣”的普通人,再到AI诈骗,AI将使用者的“恶”不断放大,受到伤害的对象也从明星这样的特定群体,变成面容较好的普通人,再到亿万个身边的普通人。AI技术在不法分子的利用下,被频繁用于炒作、诈骗、色情等非法逐利行为,产生了极大危害,不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,还危害社会公共安全。
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,但如此层出不穷的套路确实让人很难防备,如此乱象又该如何监管?
首先,从防范的角度来说,随着科技的发展,电信诈骗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从前单纯文字聊天的形式了。对此,大众要留个心眼,眼见不一定为真,视频里的熟悉朋友和家人可能AI合成的骗子。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核实,要通过多种渠道反复核实。有时,保护财产安全就是再多打一个电话的事。
其次,从事后的责任追究来说,立法机关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,对相关违法行为严肃处理,不能让技术跑赢了监管,让使用AI的不法之徒变成“法外狂徒”。
总之,对于AI技术,我们既要坦然面对,又要多方合力织起安全网,探索AI技术的应用边界,确保AI技术向善而行。(杨晗)
(黄河评论信箱:zghhpl@163.com)
统筹:陈若松 编辑:韩静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独家原创,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(正观新闻)所有,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,如有违反,依法保留追究权。
Copyright 2015-2023 今日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